配资炒股网
你的位置:配资炒股网_正规炒股配资_配资安全炒股配资门户 > 配资炒股网 > 在线配资炒股开户 英歌舞魂 • 走进英歌|感受快中慢板独特魅力
在线配资炒股开户 英歌舞魂 • 走进英歌|感受快中慢板独特魅力
发布日期:2024-10-15 22:45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在线配资炒股开户 英歌舞魂 • 走进英歌|感受快中慢板独特魅力

在线配资炒股开户

来自:羊城晚报《揭阳文脉》

英歌舞以刚劲雄浑、粗犷奔放的舞姿,构成了磅礴威武、强壮、豪迈的气势,给人力与美的震撼。近两年,英歌舞“火了”后吸粉众多,许多英歌舞爱好者甚至特地赶赴表演现场,近距离感受英雄们冲锋陷阵的磅礴气势。然而,您真的看懂英歌了吗?

事实上,英歌舞流派众多,按其节奏板式划分,便可分为快板英歌、中板英歌、慢板英歌三种不同流派。普宁市文化馆原馆长王史风在《普宁英歌》一书中这样区分:快板英歌所用木槌短、细,快击快收,击法灵活多变,队形变化丰富;中板英歌节奏比快板英歌节奏略慢,动作稳扎稳打,打击乐器不配钱仔,吹螺号;慢板英歌所用木槌略长,渗入拳术步法明显,慢中见势,势中显气,具有浑重、豪迈之概。

近日,羊城晚报记者拜访快板、中板、慢板英歌的多位传承人,聚焦不同英歌流派的艺术处理细节,帮助英歌爱好者实现从“看英歌”到“懂英歌”的转变,消除普罗大众对特色传统文化的距离感和陌生感,更深入领略英歌舞的文化魅力。

揭阳英歌大放异彩

“快”节奏中改进

“新”时代下坚守

随着紧密的鼓点落下,队员身着短打衣,配合默契,手中的短棒快速而有力地挥舞,动作整齐划一,短棒的敲击声和有力的脚步声交织,“呦哈”人声与“咚咚锵”鼓音融为一体,尽显热烈激昂。这场面,让人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梁山好汉的豪情壮志之中。

2024年初,普宁南山英歌舞队作为快板英歌的卓越代表,受邀赴英国伦敦参与欢乐春节活动,还将普宁英歌的魅力“发射”至南非开普敦。近日,羊城晚报记者来到普宁南山英歌传承基地,寻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、广东揭阳普宁南山英歌舞蹈团团长陈来发,深入感受快板英歌的魅力。

陈来发

经典竖击槌打法,快而不乱因快夺人

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山人,陈来发自幼耳濡目染,对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,18岁时,陈来发就加入了南山村少年英歌队练习,至今已有50年。如今,他已是普宁英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也是普宁快板英歌的第九代传承人。

南山快板英歌之所以独具魅力,在于其招式、形式都有着独特之处。“快板英歌、中板英歌是艺术兼具武术,而慢板英歌则是武术兼具艺术,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差别。”陈来发谈到,快板英歌是以单提手单提脚方式进行表演,使用长37厘米、直径3厘米短棒,干脆有劲、十分抢眼。

据陈来发介绍,在招式上,南山英歌是竖击槌打法的代表,快板英歌所用木槌较短、较细,槌的击法灵活多变,动作套式也比较多,其中还有双人、四人对击槌的变化,队形变化丰富,一般由时迁执蛇舞动在队前引导或在队中穿插。风格特色是快而不乱、动中求静、手到眼到、槌槌有力、快击快收、因快夺人,十分强烈地表现出英雄们舍生忘死、冲锋陷阵的战斗情景,气势磅礴、振奋人心。

当下,南山快板英歌已有超过300年历史,每个南山人都以英歌为荣。“深深扎根于潮汕民间土壤的英歌舞是潮汕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,是潮汕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人民创造了它,人民需要它,这是英歌在几百年来得到传承延续,生生不息的最根本原因。”陈来发表示。

大胆创新让英歌舞队从广场走向舞台

因时而变,随事而制。1992年,南山英歌队应邀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广场艺术邀请赛,陈来发也以此为契机突破了快板英歌以往固有的表演形式。

陈来发回忆道:“我考虑到,如果按照以往在广场表演的编排模式,队员上场后就会围成一个圈,这样部分队员就会背对着评委观众,观感不好。”因此,陈来发带头大胆改编了英歌舞的表演队形,正是这一创新发掘了快板英歌更多可能性,为英歌舞开拓了新表演场地,也将英歌舞从广场推向舞台。

与此同时,陈来发深知传承与变革相辅相成,他认为,改进不是摒弃传统,而是在保留核心价值的基础上,让英歌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。现今,英歌舞紧跟新时代不断进步,在这个过程中,他提出自己坚持的原则:创新不变味。

“英歌舞应该创新,但不能变味,要与流行舞曲区分开,祖先留下的传统要原汁原味,更多重心放在提高动作要领上”,陈来发说道。

为更好传承原汁原味的快板英歌,今年暑假,陈来发在普宁南山英歌文化传承基地举办英歌舞公益培训班,吸引了100多名青少年加入。陈来发表示,举办这个培训班主要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普宁英歌舞的传统,了解非遗文化,使我们古老的传统舞蹈文化不会丢失。

“中”途守陈出新

“魂”承先辈情怀

“人山人海,我们的英歌队从晚上九点开始表演,直到午夜两点半结束,中间没有停歇,从头到脚浑身汗水……”1999年岁末,应深圳市政府邀请,张伯琪创编“英歌豪情”为深圳跨世纪狂欢夜献上长达5个多小时的英歌舞表演。回忆起跨世纪之夜,这位已到耄耋之年的长者眼睛亮亮的,说话的音量也不自觉提高:“尽管这样,我们没有一个队员喊累,队伍经过主席台时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我们的表演鼓掌,让我们顿感热血沸腾。”

张伯琪,1945年出生于普宁市泥沟村的英歌世家,受家族熏陶,5岁便开始学习英歌,14岁正式登台表演,是中板英歌代表泥沟英歌队第八代传承人,于2004年被评为“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”。羊城晚报记者通过对话张伯琪,揭开中板英歌的迷人面纱。

张伯琪

长时续航看“中板”

张伯琪告诉记者,中板英歌最明显的特征是英歌槌,中板槌长44厘米,直径2.8厘米,介于快板和慢板之间,敲打速度也约为快板英歌的一半。

中板英歌看似面临不上不下的“尴尬”处境,实则却有其独特魅力。在张伯琪看来:“中快慢英歌各有特色,快板在舞台上先声夺人、引人瞩目,慢板深度融合南拳、彰显力量,中板则介于两者之间。但是在表演中,快板英歌由于其舞动速度快,慢板英歌由于其力量感重、需要‘重拳出击’,相对来说都会更消耗体力,因此,如果是那种长时间的演出活动,中板英歌的表演就更有优势,其招式、节奏等特点使其能持续更长的时间。”

突破限制巧创新

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对于英歌舞,张伯琪一直都提倡应该创新。

1991年,中板英歌代表潮汕英歌迎来极具分量的“第一次”。这一年,张伯琪接到“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抽签仪式”的演出邀请,到达广州后他发现演出场地为长方形,而平时表演队形为圆形,于是迅速联系了广州舞蹈学校相关专家,花费半个月精力设计一套演出动作,回到泥沟后,他带着队伍开始长达20天高强度的训练。“功夫不负有心人,此次献演顺利完成,岭南台现场面向世界直播,为潮汕英歌走向世界打响了第一炮!”张伯琪自豪地介绍道。

不止表演队形,张伯琪对英歌的创新延伸到内容、表演者等各方面。据介绍,他打破了以往“传内不传外、传男不传女”的束缚,创立“女子英歌队”和“少年英歌队”;进入21世纪,参加腰鼓比赛后,见腰鼓搥尾系约2尺的红绸布,舞动起来栩栩生风,便将该特点与英歌小鼓相结合;并且常根据实际表演需求创新改编英歌舞的表演形式,丰富英歌舞的表演内容……张伯琪不断强调:“英歌需要与时俱进。”

承古通今保赤心

潮汕地区伴海而生,海螺号也是传统英歌舞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。据张伯琪说道,泥沟英歌舞是现今为数不多仍保留海螺号的队伍之一。

“这支螺号就是‘主心骨’,极具威慑力和感染力,特别是在多队英歌舞同场演出的时候,杂乱的锣鼓声中,螺号声显得异常清晰,马上就能听到自家英歌队的节奏,同时,表演节奏也会更加鲜明,能很好调动气氛。”张伯琪介绍道。

除了海螺号外,传统英歌舞还分为前棚、中棚以及后棚,但如今英歌队几乎都只保留最具英歌特色的前棚部分。对此,张伯琪表示:“有生之年,有机会我还想把英歌舞的中后棚给传承下去,这才是我们最传统的英歌舞。老祖宗留下的艺术不应该失传。”

“隆咚喳,隆咚喳……”八旬老人说到激动处,就地舞起英歌来,双槌从右胯旁沿一斜线向左上方抛击又甩击回原位,舞得轻灵、跳得活跃,英歌人的形象栩栩如生,正是不断传承创新的英歌魂的一处缩影。

“慢”蕴活槌风姿

“力”承稳劲步伐

双槌旋转于手指之间,舞者步伐沉稳,动作整齐划一,节奏缓慢却有力,身体随着鼓点节奏起伏,宛如古老的诗篇在眼前缓缓展开,每一次转身,每一个跳跃,都带着一种凝重庄严的美。

“双花槌可是我们慢板英歌独有的特色!”老玉豐班英歌队教练罗俊伟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道,普宁市南径镇陇华老玉豐班英歌队是普宁慢板英歌的代表之一,该队成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。为此,羊城晚报记者来到普宁南径镇陇华老玉豐班英歌队训练基地,近距离感受慢板英歌的力量美。

罗俊伟

花槌带韵显“架势”

慢板英歌,顾名思义其节奏舒缓,于缓中积聚势能、雄浑大气,表演时干劲有力,动静对比极为鲜明,传统韵味深厚馥郁。

据罗俊伟展示,慢板英歌所运用的英歌槌长达45cm,直径为4cm,相较中快板英歌的鼓槌而言更粗、更长、更重,由三下槌或四下槌构建成一组动作,槌法是旋转活槌双花槌,动作阵容有旋转单跪莲花,跪马削竹,麦穗花,眼镜圈,田螺圈等。于缓慢之中展露威势,在势态之中彰显气魄。

此外,慢板英歌的锣鼓配套以低音大战鼓、铜锣、苏锣、大小钹居多,发音节奏沉缓,极具古典宫廷特色。其舞法以南拳派系为根基,古朴又舒展,充分展现出“力”与“势”的艺术魅力。

正如罗俊伟所说:“慢板是力量型英歌,通过不断训练将马步扎稳扎实,表演时‘架势’十足。”

“正因为慢,更看重齐,慢板英歌是最需要队员间紧密配合的。”罗俊伟解释,“因为英歌舞节奏放慢后,一旦动作出错就会特别明显,十分影响观感。”

“放大镜”下的演出每一步都要无比精确。这个鼓点落下时步伐应当落在哪里?旋转跳跃时如何保证队伍的整齐性?活槌手势和前进动作怎么协调更加美观?所谓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这些都极大考验着团队成员的协作甚至是默契,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。

传承煦风拂陇华

在普宁市南径镇陇华村,每个人从小都是看英歌长大的,对英歌的热情只增不减。罗俊伟16岁就开始学习慢板英歌,至今已超过30年,他的祖父、父亲、哥哥甚至他15岁的侄子均“全家上阵舞英歌”。

“目前,我们英歌队中最小的队员才13岁,自从英歌‘爆火’后,来学习舞英歌的人越来越多,我们团原有30号人,近两年人数翻了一番。”罗俊伟欣慰地提到,青少年学习英歌的兴趣浓厚,父母也大力支持孩子投身到英歌学习中来。

“00后”成员罗佳涛是陇华青少年学英歌的生动缩影。从16岁开始,罗佳涛就利用上学的空余时间参加训练和演出,“我觉得慢板英歌虽然一开始没有快板那么抢眼,但慢板节奏张弛有度,快慢起伏都赋予它独特的韵味,让它变得更耐看。”罗佳涛表示,“新一代应该把招式练好练精,将英歌薪火相传下去。”

近几年,老玉豐班英歌队步履不停,渐渐走出普宁、走出揭阳,多次前往珠海、惠州、汕头等地展演交流,逐步搭建慢板英歌的展示平台。“一想到能把咱们英歌文化传播出去,我就更有劲头了,想要努力让英歌走得更远,促使更多人欣赏并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。”罗俊伟满怀憧憬地说。

【文脉链接】

葵阳沃壤孕育滨海英歌

揭阳大地上,英歌舞的种子在各处生根发芽,在不同土壤中成长得各具特色。

惠来依海而生,惠来英歌也富有浓郁的滨海特色。当惠来英歌的鼓点响起,仿佛能听到大海的咆哮,感受到惠来大地的脉动。

以惠来的神泉英歌为例,其表演内容就极具有海洋文化特色。据介绍,神泉英歌队距今已有120多年,于2012年被列入省级非遗。神泉英歌表演以敲活槌五指旋转为绝技,在艺员们整齐有序的穿梭中,手举双槌,空中旋舞,表演起“活槌走指”“指上飞槌”,是其有别于其他英歌的一项独特表演技艺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英歌队伍在英歌表演后,还组织“后棚”演出,表演《挑盐做买卖》等具有沿海地域特色的小潮剧节目。

记者走访惠来,发现其他英歌亦各展风姿。如揭阳市级非遗靖海英歌舞秉承潮汕英歌舞的传统,但又不断创新完善、自成体系,表演时融“武”与“舞”于一炉、“歌”与“舞”于一体;始于清末民初的惠城西一英歌也早就在惠来人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,与潮汕其他地区的英歌舞相比,它在表演技巧和形式上有所不同,具有特色的中慢板形式,以武术套路融合叩槌,在叩槌基本槌法上有花样活指槌法、翻转槌法等。

来源:羊城晚报·羊城派

整理:“普宁发布”政务微信编辑部 在线配资炒股开户